星期四, 7月 24

GRE寫作Argument題庫中的一題


【源起】
我的朋友最近正在準備GRE的測驗,我也跟著湊熱鬧吵著要看看有什麼有趣的東西,想不到測驗中的「分析寫作」題庫中,有很多題目頗有哲學Sense,便決定要用它來做批判性思考的練習,本篇的題目在這裡:

The following appeared as a letter to the editor from a Central Plaza store owner.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the number of shoppers in Central Plaza has been steadily decreasing while the popularity of skateboarding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Many Central Plaza store owners believe that the decrease in their business is due to the number of skateboard users in the plaza. There has also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litter and vandalism throughout the plaza. Thus, we recommend that the city prohibit skateboarding in Central Plaza. If skateboarding is prohibited here, we predict that business in Central Plaza will return to its previously high level.”

Write a response in which you discuss what question would need to be answered in order to decide whether the recommendation is likely to have the predicted result. Be sure to explain how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would help to evaluate the recommendations.

【有關本文】
先把業主們的主張整理成論證,這個論證會有兩個版本,原因在於,文中出現了不必要的垃圾資訊-「There has also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litter and vandalism throughout the plaza.」;然而,這個資訊或事實直覺上或未經補充理由以前並不支持業主們的結論-「If skateboarding is prohibited here, we predict that business in Central Plaza will return to its previously high level.」;於是,我將論證改寫成兩個版本,一個是假設這項資訊有支持這項結論的模式,另一種是不假設支持力,將之懸置。

【假設性論證】
1.過去兩年內,廣場商店的顧客穩定地減少。(前提一)
2.過去兩年內,滑板活動急遽的流行起來。(前提二)
3.因為(2),造成滑板客的數量增加。(隱藏前提一)
4.業務量減少的原因在於(3)。(根據(1)(2)(3);結論一)
5.滑板活動急遽的流行起來的同時,垃圾量與公務損壞也急遽的增加。(前提三)
6.垃圾量與廣場損壞的增加原因在於(2)。(隱藏前提二)
7.垃圾量與廣場損壞的增加會造成業務量減少。(假設;隱藏前提三)
8.因此,如果我們禁止滑板客的活動,那麼,可預期業務量會回到從前的高水準。(根據(4)(5)(6)(7);結論二)

【假設性論證之分析與批判】
  首先,(3)是可疑的,滑板活動的流行、普及並不一定造成滑板客的數量增加;因為,我們可以設想到其他可能的情況,某個活動相當流行、普及,而實際參與者卻不多,或者,並不造成該活動的參與者增加。例如說,在台灣社會曾經風行於校園、各大小巷道的反核運動便是一例,那時多數人喊著要反核,宣揚著反核的理念與主張,然而,實際上了解核能與再生能源、台灣電力結構、替代能源可能性、安全性之比較等評估的人卻少之又少,更不必提親自進行反核活動的人更是三三兩兩。(社會運動並不只是上街遊行。)因此,若要從一種事物的流行推導出實踐者或參與者的數量增加,也許需要其他證據的支持,而不妥單憑常識推論。

  其次,(4)的成立也是明顯有瑕疵的;兩件事實同時呈現正成長,不僅不代表兩者相關,更不能藉此宣稱兩者具因果關係。在給定需要的假設下,甚至有可能(2)可以造成廣場商店的顧客增加,比如說,假設滑板活動吸引許多年輕族群到店內消費,而之所以顧客總量減少則是其他原因導致(距離廣場不遠處新建了一棟購物商城將人潮吸引走)。況且,要證明兩個事件之間有因果關係,至少要求或預設了可經驗或觀察的範圍內,兩個事件具有強的隨附現象;換句話說,就是A事件恆常地發生在B事件之後,且反過來,B事件發生之後,A事件總是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比較能接受一項因果關係的宣稱存在。(即B是因,A是果。)

  還有一個問題是,顧客是穩地的減少,而假設(3)為真;那也需給出「滑板客是穩定的增加」的事實條件才適切。因為,如果滑板客實際上是「爆炸性」的增加,那麼,影響力的比例便失衡,除非有好理由能說明,爆炸性增加的滑板客為何不是造成爆炸性的顧客減少,而是穩定的減少。個疑點是,(1)(2)是在給定的時間範圍內的事實,而有可能造成(2)的因子遠在兩年以前就已經產生了(比如網路購物的興起在五年前,三年前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網路購物更盛行以至於超過廣場購物,造成實體店面客源減少),在排除2年以前的時間帶所發生的足以影響顧客數量的事件以前,輕易斷定是顧客減少現象發生的兩年內所造成的事件促使,是不智的。

  再來的問題,涉及到我們是否應該將「顧客穩定地減少」與「業務量減少」在表達的意義上等同起來?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在於;如果這兩者所表達的意義或指涉的對象是等同的,那麼,(1)(2)(3)(4)或許還可以算是一個極弱的歸納論證。但是,如果這兩者表達的意義或指涉的對象是不等同的,就連一個合格的歸納論證都不能算是。而就我觀察文本,並沒有提示或給出線索讓我們有好理由相信兩者應該被視為等同的。因此,我傾向將之視為表達不同意義。畢竟,在日常生活中,「來店顧客量」、「業務量」也是普遍地被視為兩個不同的概念。更詳細的說,前者的增加一般狀態下會造成後者也隨著增加,而後者的增加並不代表前者也會隨之增加。這相當好理解;我們可以想像有繁多的增加業務量卻不需要增加來店顧客量的手段。例如,網路行銷、加盟、廣告費、客製化服務等。

  最後(6)也是可疑的;原因正如我在上一段分析中所述的相同;即使兩個事件(滑板客數量增加、垃圾量與廣場損壞增加)可以成正相關,也不代表兩者具有因果關係。我們可以舉出無數種垃圾量與廣場損壞增加與滑板客無關的例子,在我們有好理由相信是由滑板客的數量增加造成,或者,排除掉其他可能的例子以前,輕率地歸因於滑板客的數量增加是不智的。換句話說,即使(7)的假設為真,也不代表結論中提及的:「禁止滑板客的活動」可以(或說可預期的)作為幫助業務量回升的手段。既然,(4)(5)(6)(7)的推論都受到了上述的質疑,我想,我們應該有好理由相信,以目前文本給的資訊而言,結論是不一定成立的。或者說,結論所呈現的條件句命題在二值原則下為假。

【補註】
還可以有一種想法是這樣的;讓我們假設這個論證的前提都為真,結論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我認為可能仍不是,與其禁止,受到滑板客可能的潛藏客源所排斥,倒不如與滑板客的文化做整合,將廣場轉型;一方面,塑造了當地的新商業文化,一方面,設下廣場的使用規範,避免垃圾量與廣場損壞的增加擴大,也許比起禁止滑板活動帶來更好的效果。

【懸置性論證】
1.過去兩年內,廣場商店的顧客穩定地減少。(前提一)
2.過去兩年內,滑板活動急遽的流行起來。(前提二)
3.因為(2),造成滑板客的數量增加。(隱藏前提一)
4.業務量減少的原因在於(2)。(根據(1)(2)(3);結論一)
5.因此,如果我們禁止滑板客的活動,那麼,可預期業務量會回到從前的高水準。(根據(4);結論二)

  由於這個論證模式的瑕疵已經被上一個論證的分析與批判所包含,故不贅述,請參照上一篇的論證分析。